《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2-17 13:40:52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棉花姑娘》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1

【教学课时】

2课时。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2、热爱并能保护益虫、益鸟。

3、知道各种动物都有各有各的本领。

【教学重点】

学习1、6自然段。

【教学难点】

懂得棉花姑娘为什么笑了。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

板画:棉花。(棉花姑娘病好了,微笑的样子)

小朋友们,你们看她是谁呀,她怎么了?

看到棉花姑娘笑得这么开心,此时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啊?

(为什么笑?笑之前发生了什么事呢?谁让变得她这么开心的?)

二、研读笑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1、棉花姑娘笑得这么开心,在这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那就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反馈:根据学生感悟的随机学习。

⑴ 出示: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

自由读一读,说说读出了什么?

你们知道蚜虫吗?你别看这些小小的蚜虫,它们可是棉花姑娘最大的敌 ……此处隐藏20457个字……解读的不够深入,没有预设到这一知识点(你与您之间的区别在于对话双方的辈分关系),导致当堂出现时措手不及,没有给予及时正确的反馈。孩子对于课文内容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表现方式,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中,有些孩子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生动而有趣的演绎(语言的停顿、拟声词和动作的增添)。而作为引导者的我,没有进行有效的正面反馈,点评过于空泛无力,甚至进行了误读(孩子用语言的停顿和对话的不流利来展示医生帮不上忙是难过与歉疚,而我简单的处理为准备不充分。其实不管孩子的正式意图是否如上所述,我都可以将此作为突破口,引导孩子关注停顿对于语气表达的重要性)。老师的语言应该能一下子将孩子带入到课文中去,老师的写字示范应该是准确美观的,而这两项基本功恰恰是我所缺乏的,需要引起重视并长期努力。

这一课堂的亮点在于自主与合作,但是实际操作中这一理念就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抓住精髓。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在朗读点评的时候明明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而我却一把抓,都是老师直接反馈,错失了生生互动学习的好时机。可见,在我心中并没有以生为本、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才导致课堂上出现“老师一言堂”的苗头,这点警醒了我。另外,以往我们总对“小组合作如何在低端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实施”感到困惑,现在“在思维火花碰撞处进行小组合作”的建议为我接下来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新思路。如果教师能够敏感地抓住孩子之间对于文本内容的不同理解点,并用它“大做文章”,那么难题岂不迎刃而解,小组合作的体系自然形成。当然,既然是低段小组合作,学生的组织需要教师不断有意识的引导,组长的选择与能力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以上种种问题都是在课堂中发现的,那么毫无疑问,问题的解决也必须是在实践中。这次课堂展示暴露了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是一次难得的学习。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