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观后感9篇

更新时间:2023-02-10 14:54:26
京剧观后感9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京剧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京剧观后感1

11月1日下午,我们学校组织了六年级全部师生感受了一场别出心裁的视觉盛宴,听觉洗礼——京剧表演。

正式演出之前,一位“老生”扮演者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起源,发展,行当,腔调等,使我们对京剧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讲述期间,一位旦角演员穿插了一些京剧演出中的经典步伐和简单的腔调,同学们亲身体会到了京剧的乐趣。

表演怎么还不开始?同学们都有些急不可耐了。这时,一阵急促的敲锣打鼓声使在场三百多名观众激动起来。一声气壮山河的“嗬!”随着一个矫健的侧空翻牢牢地吸引了人们的视线。京剧《三岔口》开始了。《三岔口》虽短,但它的精华便体现在其之“虚拟”。两位演员在只有一张红桌,两把大刀,灯火通明的舞台上,却能生动地表现出摸黑打斗的感觉,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整场演出我们却感觉不到任何的异样之处,这是因为京剧源于生活,加上了艺术化的夸张之后,化实为虚,借用一名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同时,《三岔口》配有锣鼓声乐,演出中气氛紧张,增强了开打时的紧张和激烈,紧紧地吸引着我们的目光,随着锣鼓节奏融合于剧情中。

《三岔口》结束了,同学们意犹未尽。紧接着,第二场《卖水》又开始了。整体来说,京剧《卖水》节奏慢了许多,欢快活泼的表演达到了极致,以丫鬟梅英为主角,着重表现了她的心地善良、聪明伶俐。特别是在“表花”时载歌载 ……此处隐藏4174个字……也是我国的国粹,看了这场京剧表演我仍不忘记,这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京剧观后感9

期间,有幸在国家大剧院看了一场京剧,两个折子戏:一为《三岔口》,二为《游龙戏凤》,由北京京剧院演出。

这两出戏,过去曾看过,好长时间了,今天再看,又是优秀青年出演,当然十分关注。这两出戏,前者是武打戏,后者是唱功戏,一武一文,配搭适当,相得益彰。不论武打也好,唱功也好,演出相当精彩。

我对《三岔口》特别感兴趣。剧情故事是说北宋时,大将焦赞打死奸臣谢金吾,被发配沙门岛,元帅杨延昭爱将如子,恐途中有错,特派任堂惠暗中保护。行至三岔口,住进刘利华店中,任赶到后亦住进该店。店主刘利华夫妇都是江湖好汉,因刘与任互不认识,互起猜疑,误以为对方要加害焦赞,夜半时分,两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展开了一场搏斗。这个戏,主要是看两位演员打斗的武功和技巧。这场演出,原定任堂惠,由CCTV电视大赛金奖获得者、青年京剧研究生班研究生詹磊扮演,刘利华由李丹扮演。因为詹病了,由梅兰芳京剧院一优秀青年演员出演的。虽然主要演员换了,但演出的质量还是不错的。演员演艺精湛、演出认真,功夫出众,博得观众阵阵掌声,大家赞叹不已。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此剧是最经典的京剧传统武功折子戏之一,舞台上仅一桌一椅,场上亦只二人,没有对话和唱段,全靠真功夫表演,是武生行的看家戏。看了此剧,我对世代忠于国家的杨家将十分钦佩。杨家是世代卫国忠臣,先后出了杨令公、佘太君、杨家七郎八姐和杨宗保、穆桂英等世代忠臣,虽然屡遭奸臣陷害,忠君卫国之心不变,而且勇于保护忠良。三岔口故事就是一例。

看了此剧,我感触良多,口吟四句,赞曰:做人应学杨家将,忠心卫国世代传。警惕奸臣耍鬼计,保国更要爱忠良。

《京剧观后感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