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丽人生》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美丽人生》观后感1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反映二战题材的影片,这部电影全片无一丝黑暗的描述,更没有一处血腥暴力的描写,一系列游戏式的荒诞行为,使观众在阴暗紧张的战争氛围中感受到了喜剧色彩。它以一种超越常规的新鲜的角度,通过另一个侧面来面对二战这段历史。
当然,以幽默、喜剧的方式来面对战争,影片注定要承受太多舆论的压力。有位影评家曾说过:喜剧本身常常不能承载重磅眼泪。媒体用“疯狂”来形容贝尼尼的电影计划,而贝尼尼并非犹太人这一点,也为人所诟病。有评论家认为,作为意大利人,贝尼尼态度暧昧,显示了对待犹太人悲痛历史的不尊重,甚至有美化战争的嫌疑。
在1999年戛纳电影节上,选片委员就对这部影片是否入围争执不下,他们倾向于选择一些“政治正确”的作品,因为并非什么事情都可以开玩笑的,比如战争与集中营。
然而,影片一经上映便引起巨大轰动,好评如潮。舆论的两极分化,显示了人们对待历史的不同态度。影片中,纳粹集中营沦为了苦难的面具性符号,而男主即使面对严酷现实,仍不放弃对美好的坚持,以及对家人的鼓励和支持。面对各种解读与评价,罗伯托·贝尼尼作出了自己的解释:《美丽人生》要讲述的是一个在极端环境下的关于爱的故事。贝尼尼曾在采访中向观众透露《美丽人生》的片名来自利昂·托洛茨基的话。托洛茨基在墨西哥流放时期,得知他即将被斯大林暗杀,他望着花园中美丽的妻子写 ……此处隐藏8996个字……象。他与多拉的相遇如童话一般美丽。从天而降的公主是一种浪漫,一种惊喜,更是一种小小的智慧。早安,公主!我整个晚上都在想你,我的公主。这些言语,比起那些华丽的辞藻来虽无奇特之处,然而其所带的称呼却总像是一支丘比特的箭,轻轻地却又永恒地地射在多拉的心尖。甜蜜却不轻浮,柔软却拥有一击必中的魅力。电影中,多拉缓缓走进花房,出来的时候身边却多了他们的孩子,这样的情节设计以及对时间流逝的诠释小小地惊艳到了我。仿佛花房就像一架时空穿梭机,让时光变得美丽与神秘。
他们一起开了一家书店,而也正是在这时,悲伤开始有预兆地在电影中蔓延。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爱情,令人艳羡。可惜的是,在纳粹大肆宣扬种族优越的背景下,最终Guido和儿子乔本华被士兵带走并坐上了通向死亡的火车--去往集中营的火车上。在火车临发那一刻,多拉说我也去。把我带上火车。她虽知道火车的终点等待她的将是一切与死亡沾边的东西,然而,她的眼睛闪射出一束坚定的光芒,镇静地透过眼前之人凝望着死亡。似乎在爱面前,无论多残酷的现实都可以被忽略。当然,也正是在这时,为了保护乔本华纯真美好的童年,Guido用他的父爱与智慧一点一点地构筑出一个美丽世界。
还有一部分令我印象深刻,当Guido和儿子偷偷进入播音室,对不知身在集中营的何处的多拉诉说着思念之后,乔本华那清脆又稚嫩的童声,让那原本笼罩着沉默与残酷的集中营怪异地夹杂着一丝丝活力,仿佛活下来的希望要拼命地从逼仄的缝隙中挤出。美丽而悲伤。电影中的经典片段同样让我流下了泪水,生与死都在Guido在儿子眼前迈着滑稽的步伐离开时体现得淋漓尽致。Guido拥有魔法,却死在了枪下。美丽与残酷的交织。
人生何以变得美丽,当它不得不面对残酷?人有一种魔力,叫做苦中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