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猫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猫的读后感1给女儿买了一本《龙猫》。
电影《龙猫》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画面都特别的治愈。所以,这次《龙猫》出了绘本,真的找不到不收藏一本的理由。
女儿没用一会儿功夫就读完了,读完以后,自己洗漱了就去睡觉了。
而我也乐得享受这停止了陪伴入睡的夜晚。我读书的时候,旁边有猫,还有我家小哥,我们仨各做各的事——当然猫能干什么正经事呢,不过是趴在一边眯瞪,或者淘气非把桌子上的橡皮扒拉到地上。
正如这自然安静又自在的氛围一样,《龙猫》的治愈性,就在于它自然安静又自在的氛围。
两个年少女孩,一个安静的村庄,溪水潺潺、孩童无忧、邻里和睦,这该是一个多么安静而美好的世界啊。
然而这美好里偏偏有一点不美好,便是两个女孩——月和梅——的妈妈身体不好,住在医院里。
在我看来,正是因为这一点点的不美好——其实这不美好对于一个家庭已是极大的苦楚——因着苦楚,森林派来了龙猫,替妈妈给了两个女孩温柔的陪伴。
我不认为《龙猫》是在说孩童的天真、是在说孩童的内心纯净,我认为《龙猫》在说——爱!
这份爱是一份温柔陪伴,不掺杂任何杂质,纯粹的父母对子女的爱,纯粹的子女对父母的爱,这是一份极其温柔的亲情,这份亲情至纯至真。
像月和梅这样年纪的孩子,她们已经有了爱的意识也有了牵挂的意识,并且会因为这 ……此处隐藏16078个字……我到处不离身,结果人的言行只能是小里小气,只能把自己舒服得紧紧的,只能感觉人世是痛苦的。在这点上,当代人都成了密探式的人,窃贼式的人。密探干的是不让人发觉,偷偷摸摸尽量给自己找便宜的勾当,自然非有强烈的自觉心不可。窃贼也总在担心自己会不会被发现,所以也势必非有强烈的自觉心不可。现今的人,睡觉也好醒来也好,总在盘算怎么样对自己有利,自觉心和密探、窃贼一样强烈。在二十四小时中总是心神不宁,总在偷偷摸摸地行动,在走向坟墓之前一刻也不得安宁,这就是现代人的心态。”且不谈他说的现代人的状态是不是完全正确,起码有一点先生说对了,这种源自西方的个体的思想哲学,的`确是消极、悲观的。(这里的消极、悲观,应该遵从哲学语境,与价值判断无关,仅表明一种趋向。)
主人的朋友独仙就说:“以往的人教人们忘掉自己,现在的人教人不要忘了自己,这完全不同。二十四小时中充满了自我意识。正因为如此,二十四小时中没有一刻是太平的。一般人认为随着文明的发达,杀伐之气没有了,人与人的交际也稳当得多了,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自觉心这样强烈怎么会稳当呢。这和相扑的力士,在比赛场地中互相揪住对方摆出不同的架势没什么两样嘛。在旁人看来以为这是极平稳的,而角力双方的本人不正是暗中使用极大的力量吗?”
当然,这都是在生时产生的意识形态分野,寒月对此提出了一个与东方忘我哲学相悖的观点:“生下来的时刻,谁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生下来了,可死的时候,看起来谁都感到难受。”连西方的学者都不讳言,西方的哲学是以满足低级的人类物欲需求为中心,而东方的哲学是“我们能想见的更加高等的哲学”(只是当今东方哲学系统化研究仍然落后于西方),但我们也都会面对这个悖论,再高等,也有面对低等的时候。孰是孰非,就留给大家自己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