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4-13 05:06:24
《清兵卫与葫芦》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兵卫与葫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兵卫与葫芦》读后感1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当最后一行字映入眼帘,心里顿生一抹浓厚的悲哀。清兵卫放下了葫芦,却又要面临下一个十字路口……

当最初的梦想被灰尘所掩盖,当希望之火的光晕渐渐模糊远去,当孤舟被激浪玩弄于股掌,我们迷惘了,却也懂得了什么。

我们都会有那么一个梦想,或许是拥有一个具有欣赏价值的葫芦,或许是背上画板去写生,亦或是收集满满一本子的邮票,当然,也可能是要成就一番宏图伟业。我坚信最初的那一粒种子必须要深入泥土,否则会被雨水冲刷,烈日烤晒,也就长不成一株树苗。然后树苗要将自己的根系深深地扎入土中,吸收雨露、阳光的滋养,将外界不利的条件对自身的损害降到最低,在自然界所谓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坚强勇敢地活下去。

那个叫清兵卫的孩子,着实令我钦佩和担忧,钦佩的是他的执着以及面对改变时的适应能力,但更令我担忧的他自立和定力,虽然父母的主意很重要,但也要依自身情况而定,别人越否定你,你得坚持、不放弃,让大家瞧瞧你的成功,这是我所敬佩的。也许玩弄葫芦是不务正业的,也许这孩子的价值决不止区区六百块,但也不能每次都被干扰,“嘀咕”也可以是一种鼓励,让你坚定信心,摆正心态,当他成家立业,远离父亲之后,面对他的是“多姿多彩”的社会,每个人的观点,想法都不同,难道要一直随波逐 ……此处隐藏590个字……前先培训。

不要等有了孩子后,才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那样代价太大。

《清兵卫与葫芦》读后感3

清兵卫的命运确实让人感到可怜,他父亲与教员的封建思想对清兵卫兴趣的扼杀,引发了我的许多思考。但是这毕竟是外界因素,内在的因素却是清兵卫一味地退让。开始的时候,清兵卫对葫芦热衷得厉害,后来在一次讨论中,父亲呵斥了清兵卫一句,他就不敢作声了,教员没收了葫芦、父亲砸碎了葫芦,彻底地破灭了他的葫芦梦。我们在叹惜这一小高手被封建思想扼杀的同时,难道就没有注意清兵卫自身的态度?从热衷到无言,从无言到屈服,清兵卫不敢吭声,没有捍卫他的兴趣,任由封建洪水淹没他的思想,湮灭了他的自由。

处在当时封建社会中,清兵卫的处境的确艰难,但是他以牺牲自己的兴趣来换得一丝的“和平”,这是不值的。因为在当时的封建思想下,只要背离了封建思想的事,都会遭到排斥甚至扼杀。清兵卫没有退路,就算换了其他兴趣,也必定遭到毁灭。从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所以他应该尝试着反抗。

法国著名作家莫里哀16岁时就继承了皇家室内设计商父亲的世袭权利,父亲希望莫里哀能继承他的事业。但莫里哀陶醉于文学戏剧之中,甚至走上戏剧舞台。他父亲曾严厉责备他,也曾由于老师出马,但他坚持他的兴趣,克服重重困难,创作了许多不朽的戏剧。少年时代的毛泽东也生活在封建思想严重的家庭中。毛泽东反对读“四书五经”式的封建教育,他敢于坚持自己对西方科学的兴趣,不惜与父亲动真格,终于如愿以偿。

生活中的我们有许多兴趣,但有的遭到反对,我们应相信,只要是好的,对我们有益的兴趣,我们都应坚持而不能放弃。

许许多多像清兵卫的人站起来吧!坚持自己好的兴趣,才是我们对封建思想发自内心深处最深而有力的批判。

《《清兵卫与葫芦》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